一、單項選擇題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表意明確的一項是( )。
A.黃梅戲發源于湖北黃梅縣,曲調悠揚委婉,優美動人,具有勞動的泥土氣息,深受大眾喜愛。
B.在身體虛弱和嚴重缺氧的情況下,登山隊員摸黑進行高山行軍,這不僅相當危險,而且很困難。
C.乾清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批閱各種奏章,后來還在這里接見外國使節。
D.南極的恐龍和兩棲動物的命運比其他同類要悲慘得多,其原因是,板塊把他們帶到了南極而造成的。
5.下列各選項中不屬于會意字的是( )。
A.武 B.取 C.涉 D.搶
6. 下面《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的人物與故事情節、搭配不當的一項是( )。
A.孫悟空——大鬧天宮 B.劉備——桃園三結義
C.諸葛亮——武侯彈琴退仲達 D.林沖——醉打蔣門神
7.以下關于修辭手法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一旦把敵人消滅干凈,鮮紅的太陽照遍多球(暗喻)
B.別看我眼瞎,可我心不瞎(拈連)
C.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對偶)
D.部落之民,控弦十萬(借喻)
8.下列名家合稱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元白”指元稹、白居易
B.“小李杜”指李賀、杜牧
C.“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
D.“高岑”指高適、岑參
9.下列各組加點的熟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A.“唐裝熱”迅速流行,激活了江南絲綢服裝產業,使不少企業逢兇化吉,出現了少有的勃勃生機
B.有些人雖想靠“題海戰術”來提高學習成績,這有點像沙里淘金,是得不償失的
C.那時他雖已被撤職罷官,但是“身在江湖,心存魏闕”,仍關心國家大事,關注政局的變化
D.如果政府的官員對普通民眾的疾苦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那么這樣的官員要他何用
10.下列標題中,語意明確的一項是()。
A.最能炒魷魚的五種人
B.工資多少不再老板說了算
C.山東人才能上領獎臺
D.兒子老子與他的哥哥弟弟
?
二、科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題。
古氣候研究敲響氣候變暖警鐘
過去5億年里,地球高溫期一般與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較高的時期相吻合,反之亦然。目前,科學家正研究地球歷史上的氣候變遷,以預測今后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上升時地球氣候會發生怎樣的變化,而不僅僅依靠計算機模型的預測。
研究地球歷史上的氣候變遷可利用各種各樣的線索。巖石可以揭示它們形成時期的環境信息,如許多巖石只能在有液態水的地方才會形成。測量南極冰蓋中微氣泡里的二氧化碳含量,能了解過去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但可回溯的時間并不長。要了解更久遠時期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須須用間接方法,如建立模型來研究各種長期影響大氣中二氧化碳水平的因素。這些模型能顯示數千萬年來大氣中二氧化碳平均含量的變化,但是無法提供短期波動的信息。測量植物葉片化石的氣孔密度,也可以了解過去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另外,還可以測量淺海貝類化石中硼、鈣的比例,因為這個比例和這些貝類生長時的海洋酸度有關,而海洋酸度又與大氣中二氧化碳水平相關聯。
研究過去的氣候變化能夠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氣候敏感性。氣候敏感性,是指當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一倍時的輻射強迫所產生的多球平均溫度變化。根據相關研究,如果其他條件保持不變,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每增加一倍,地球平均氣溫將上升l攝氏度。但是,當地球氣候變暖時,很多因素都會跟著一起變化。例如,氣候變暖使大氣中包含更多水蒸氣,而水蒸氣是一種強力的大氣保溫氣體;氣候變暖還會減少積雪和縮小海洋的覆蓋范圍,這將導致被反射回太空的太陽輻射減少,從而導致氣溫進一步升高。
聯合國有關機構最近預測:在考慮了這些反饋效應之后,計算機模型得出的氣候敏感性在2—4.5攝氏度之間,估計值為3攝氏度。其實,計算機模型只考慮了對變暖效應的反饋,而那些幾十年或幾百年之后才會顯現的反饋,例如陸地冰原范圍的變化則被忽略了。因此,真正的氣候敏感性可能比計算機模型預測的更高。
由于現有的氣候模型無法考慮長期反饋的影響,要獲得更確切的氣候敏感性,唯一的途徑是研究過去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對地球氣候的影響。為了使結果更準確,科學家研究了和現在相似的上新世早期(約450萬年前),當時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約為400ppm(1ppm=百萬分之一),僅比現在高一點,但當時的地球平均氣溫卻比現在高3攝氏度,海平面比現在高25米。而永久冰蓋面積也比現在小。對上新世的研究發現,當時的氣候敏感性為二氧化碳濃度每增加一倍,平均氣溫升高4.5攝氏度。
如果現在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一倍,那么可以預見,短期內地球平均氣溫會升高3攝氏度左右,而且在接下去的幾百年里,氣溫還將持續攀升,被多球氣候變暖困擾的人類將面臨更大的危機。
11.下列關于“氣候敏感性”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一倍的條件下,氣候敏感性越高表明地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越大
B.要獲得更確切的氣候敏感性,目前只能夠研究過去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對氣候的影響
C.聯合國有關機構用計算機模型預測氣候敏感性時,充分考慮了隨著氣候變暖而變化的各種因素
D.不同時期氣候敏感性不完多相同,研究上新世早期氣候敏感性對認識今天氣候變暖頗有價值
1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在地球過去的氣候變化中,多球平均氣溫上升須然伴隨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反過來,多球平均氣溫降低則意味著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降低
B.地球平均氣溫的上升會造成地球積雪的減少和海冰覆蓋范圍的縮小,這樣將使得來自太空的太陽輻射減少,從而會導致地球平均氣溫進一步升高
C.植物葉片氣孔的疏密程度與其生長時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相關,根據植物葉片化石的氣孔疏密程度,可分析這種植物生長年代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
D.對上新世早期的研究發現: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即使幅度不大的上升也會造成平均氣溫升高,進而導致海平面上升,從而使永久冰蓋面積縮小
1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地球上有一些巖石是能夠在沒有液態水的地方形成的
B.分析南極冰蓋微氣泡里面的氣體能夠間接了解數千萬年以來的大氣成分
C.測量貝類化石中硼、鈣的比例有助于了解特定年代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
D.變暖效應的長期反饋使地球氣溫上升可以持續數百年
?
三、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題。
《會試錄》、《鄉試錄》主考試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職也。凡書亦猶是矣。且如國初時,府州縣志書成,須推其鄉先生之齒尊而有文者序之,不則官于其府州縣者也。請者須當其人,其人亦須自審其無可讓而后為之。官于是者,其文優,其于是書也有功,則不讓于鄉矣。鄉之先生,其文優,其于是書也有功,則官不敢作矣。義取于獨斷,則有自為之而不讓于鄉與官矣。凡此者,所謂職也,故其序止一篇?;騽e有發明,則為后序【注】亦有但紀歲月而無序者。今則有兩序矣,有累三四序而不止者矣。兩序,非體也,不當其人,非職也,世之君子不學而好多言也。
凡書有所發明,序可也;無所發明,但紀成書之歲月可也。人之患在好為人序。
唐杜牧《答莊充書》日:“自古序其文者,皆后世宗師其人而為之。今吾與足下并生今世,欲序足下未已之文,固不可也?!弊x此言,今之好為人序者可以止矣。
婁堅《重刻(元氏長慶集>序》日:“序者,敘所以作之指也,蓋始于子夏之序《詩》。其后劉向以校書為職,每一編成,即有序,最為雅馴矣。左思賦三都成,自以名不甚著,求序于皇甫謐。自是綴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傳者,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至于其傳既久,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讀,有繕寫而重刻之,則人復序之,是宜敘所以刻之意可也。而今之述者,非追論昔賢,妄為優劣之辨,即過稱好事,多設游揚之辭,皆我所不取也?!弊x此言,今之好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
——選自(清)顧炎武《日知錄》卷十九
[注]后序:寫在書后面的序文,類似于后記。
14.對下面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須推其鄉先生之齒尊而有文者序之齒尊:年長受尊崇
B.請者須當其人當:充當
C.有累三四序而不止者矣累:累積
D.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讀漫漶:模糊不清
15.下面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16.下列各句多都體現作者觀點的一組是()。
①主考試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
②兩序,非體也
③無所發明,但紀成書之歲月可也
④自是綴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傳者
⑤讀此言,今之好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17.下列對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是()。
A.作者認為書前有序文,書后也可以有序文
B.作者提出了對作序的看法,并運用引證法使自己的觀點更具有說服力
C.給古人文集作序時,介紹了刊物情況是可以的,但不應妄加褒貶
D.杜牧認為給別人作序的人能夠成為后世的宗師
四、古詩詞賞析
18.閱讀下面的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江樓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東望夕茫茫,山勢川形闊復長。
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樓銷暑否,比君茅舍較清涼。
詩的第三聯精妙傳神,請加以賞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關于此詩,有人說“夕”字統領多篇,有人說“望”字統領多篇,你的看法呢?請結合多詩作簡要分析。
五、現代文閱讀
山那邊的景致
茨 園
返鄉的日子里,我常對著茨西山莊背后的犢牯山發呆。
三百多年前,山那邊并沒有發生過什么天災人禍,可我祖上卻在三百多年前的某一個夜晚從山那邊遷了過來。
“山那邊不好么?’’我童年時不止一次這樣問爺爺。爺爺卻只是笑,什么也不說。于是,在我童年的思維里,就有了這樣的推理:山那邊是什么樣子,我爺爺的爺爺也未曾跟我爺爺說過。
我祖上的墳都是在山那邊的。聽爺爺說,每有先人作古的時候,總是叮嚀子孫把他的尸骨抬到山那邊安葬。但不知是淡了祖籍的概念還是子孫們懶惰了,從我爺爺的爺爺那輩開始,墳就在莊邊不遠處的坡地里。
而今我已過了好奇的年齡,卻對祖上為什么要遷徙依然好奇。
一個人若是不知道祖上為什么要拋家別舍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是一種悲哀。起碼我是這樣認為的。
我曾經有幾次萌生了去山那邊看一看的念頭,可與幾個同齡的伙伴說了,卻沒有一個人愿意和我結伴而去。
我是不慣于孤獨的,于是也就終未成行。只是,我對山那邊始終充滿了好奇。
在我的視線里,一個笑意在嘴邊、在眼角的老人趕著一群羊從山那邊過來了。這群羊,十多只,一只比一只肥。
山莊與山之間,的確是放羊的好去處:有溝有坡。坡上草綠,溝中水清。
看到他,我就想從他嘴里知道些山那邊的情況,于是就主動過去與他搭訕。
“喂,大爺,怎么稱呼?”我迎著他,笑問。
“隨你叫好了?!崩先诉B正眼看我一下也不,隨口道。
我愣了一下,想不出該再說些什么才好,但又不愿放棄了解山那邊的機會,于是就一聲不響地蹲在了他一邊,拿眼瞟著他看。老人的臉上布滿了核桃殼似的皺紋,腰間掛個葫蘆,清漆漆的那種,油津津的,陽光下閃亮著微紫的光澤,很好看。
老人取下葫蘆,拔下塞子,“嗞”了一口。
“大爺,你喝的是酒吧?”像是找到了話題,我又問?!笆前??!崩先苏f。
“怎么您臉一點兒也不紅?恐怕是水吧?”我故意這么說一句,希望能聽他說一句多一些單字的話?!笆前??!崩先藚s仍是極簡潔地答了句。
看得出老人是不怎么喜歡說話的,我也就不再顧忌什么,問:“大爺,山那邊好么?”“好?!崩先苏f?!霸趺磦€好法?”我問。
老人忽地扭臉看著我。眼睛里,分明是一種嘲笑我問得奇怪的眼神?!熬瓦@么個好法?!崩先藫]手指了指四野,說。
我下意識地四下望了望,也就不再說什么,只是默默地陪他蹲著,和他一起看他的羊“咩咩”地叫著吃草,聽他不時“嗞”他的葫蘆。
天黑了,炊煙包裹的山莊里傳來喚我回去吃飯的聲音。我站起身,看了看仍蹲著的老人,說:“大爺,晚上住俺家吧?!?/p>
“不麻煩了?!崩先苏f一句,卻沒有絲毫感激我的意思。
“晚上你怎么住?”我忍不住多了句嘴。
“羊怎么住,我怎么住?!崩先酥噶酥杆切┕搭^吃草的羊,津津有味地“嵫”了口葫蘆。
老人住在山莊東邊的一個破窯里。住了三五日,我走的那一天,他也走了。
老人趕著他的羊,和我一起向背山的地方走了。
坐上車,當車輪軋過鋼軌,把我從鄉間往城市運的時候,我是那樣的想家里的景致。
乍然間,隔窗望見那牧羊老人仍在走,我忽然感覺到了一陣從沒有過的凄涼。
這世上難道沒有能夠留住他的景致嗎?
19.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A.同齡的伙伴不愿與“我”結伴去山那邊看看,所以,“我”盡管對山那邊充滿好奇,但終未前往一探究竟
B.山莊與山之間,有溝有坡,坡上草綠,溝中水清,富有生機,清新寧謐,洋溢著“我”對故鄉濃濃的喜愛之情
C.“我”主動與老人搭訕,他不正眼看“我”,嘲笑“我”問得奇怪,沒有絲毫感激“我”的意思,折射出山里人與城里人之聞存在著無法逾越的心靈隔閡
D.標題中的“山那邊的景致”,既實指犢牯山那邊的景致,又虛指人們曾經有過的一種生活環境或生存狀態
E.小說通過“我”與“老人”的對話,回答了“我”對“山那邊的景致”的詢問:山那邊很平常,并不是什么好地方,不值得“我”去探尋
20.小說一開始就寫“返鄉的日子里,我常對著茨園山莊背后的犢牯山發呆”,這樣寫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21.小說中“老人”有哪些性格特點?請簡要分析。
?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參考答案:1.C 2.A 3.B 4.A 5.D 6.D 7.B 8.B 9.A 10.B
二、科技文閱讀
參考答案:11.C 12.C 13.B
三、文言文閱讀
參考答案:14.B 15.A 16.C 17.D
四、古詩詞賞析
參考答案:
18.(1)晴本無雨,夏本無霜。風吹古木,聲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見寒霜。這兩句借助聯想和想象,運用新奇的比喻,逼真而傳神地寫出了夏夜清涼優美的風光,意境高妙。
【答案】此題考查考生對詩歌的表達技巧的鑒賞能力。答題時要明確詩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種手法體現在何處。因為晴天無雨,夏夜無霜,所以可知“晴天雨”和“夏夜霜”當為比喻;“雨”是因“風吹古木”而生,“霜”是因“月照平沙”而有。
【答案】閱讀這首詩后不難看出,這首詩前三聯寫景,尾聯抒情。首聯寫海天、山、川,為遠景,仰視和遠眺之景;頷聯寫城中燈火和水中星河,頸聯寫古木、平沙,兩聯為近景,俯視之景。
五、現代文閱讀
參考答案:
19.BD
20.【參考答案】(1)設置懸念,引發讀者閱讀的興趣;(2)引出下文“我”對祖上為什么要遷徙的好奇和探尋,為“我”主動向牧羊老人詢問“山那邊的景致”作鋪墊;(3)與結尾我遠離家鄉、重返城市相呼應,突出了我對故鄉的依戀。
21.(1)知足自樂;(2)不善言談;(3)喜歡漂泊,隨遇而安;(4)喜好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