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試性質
安徽省中小學新任教師公開招聘考試為全省統一組織的公開性選拔考試,是落實“省考、縣管、校用”教師管理體制的基礎工作。其目的是吸引有志于從事基礎教育事業的優秀人才到中小學任教,進一步規范中小學新任教師公開招聘工作,把好教師“入口關”??荚嚥扇」P試和面試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筆試結果將作為安徽省中小學新任教師公開招聘面試的依據,同時納入考試總成績。招聘考試從教師相應崗位的專業素質和教育教學能力等方面進行全面考核,擇優錄取。招聘考試應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區分度和適當的難度。
二、考試目標與要求
(一)考試目標
考查考生中學信息技術課程與教學論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能運用這些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解決有關中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具備從事中學信息技術學科教育教學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教學技能。
(二)考試要求
1.考查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17版)》關于信息技術部分學科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信息技術發展的歷史和現狀,以及信息技術最新發展動態。
2.考查高等教育中與中學信息技術教學內容相對應的專業知識。
3.考查中學信息技術課程與教學論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以及運用這些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解決教學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4.具備從事中學信息技術學科教育、教學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教學技能和持續發展自身專業素養的能力。
三、考試范圍與內容
(一)學科專業知識
1.信息技術基礎
(1)信息獲取
信息與信息技術的基本概念,信息的一般特征,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信息技術的應用實例。
l 信息來源的多樣性及其實際意義;根據問題確定信息需求和信息來源,并選擇適當的方法獲取信息。
l 信息的獲取過程,信息獲取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信息價值判斷的基本方法。
l 因特網信息檢索工具的類型與特點,網絡信息檢索策略與技巧。
l 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尋求恰當的方式獲取信息;
l 能分析數據中所承載的信息,采用有效策略對信息來源的可靠性、內容的準確性、指向的目的性做出合理判斷,為解決問題提供參考。
(2)信息加工與表達
l 計算機處理信息的基本方法,其工作過程與基本特征。
l 根據任務需求,通過加工文本信息、處理表格數據、加工圖形圖像信息、處理音頻與視頻信息、制作多媒體作品等方式來呈現主題,表達意圖。
l 通過判斷、分析與綜合各種信息資源,運用合理的算法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總結利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并遷移到與之相關的其他問題解決中。
l 智能信息處理工具軟件的基本工作過程及其實際應用價值,列舉人工智能的主要應用領域及發展現狀。
(3)信息資源管理
l 信息資源管理的目的與方法。
l 科學、規范管理計算機中的資源。
l 使用數據庫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與方法,利用數據庫存儲、管理數據的優勢。
l 關系數據庫中的庫、表、字段、記錄等概念。
l 結構化查詢語言SQL基本概念,基本數據操作與數據查詢語句。
l 使用Access進行數據管理。
(4)信息交流與發布
l 利用網絡交流與發布信息,如電子郵件、即時通訊工具、博客、微博、微信等。
l 網絡信息發布的基本流程,制作、調試、發布網站,網站后臺管理。
(5)信息技術與社會
l 信息技術對社會發展、科技進步以及個人生活與學習的影響。
l 信息安全防范的基本方法;網絡安全防范方法。
l 計算機病毒的特征及分類,使用殺毒軟件查殺病毒的方法。
l 信息技術新動態與網絡發展趨勢,如移動終端設備、云技術、物聯網、智能穿戴、3D打印、人工智能、智慧校園等。
l 信息系統的基本原理,認識信息系統在人類生產與生活中的重要價值,會運用計算思維識別與分析問題,抽象、建模與設計系統性解決方案。
l 理解信息社會特征,自覺遵循信息社會規范,在數字化學習與創新過程中形成對人與世界的多元理解力,負責、有效地參與到社會共同體中,成為數字時代的合格公民。
2.算法與程序設計
(1)算法
l 算法的概念,算法的描述方法。
l 程序設計中的常用算法,如解析法、窮舉法、遞歸法等,編寫程序實現算法。
(2)程序設計
l 編寫計算機程序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
l 程序設計語言、程序開發環境等基本知識。
l 程序三種基本結構。
l 使用VB、Python編寫程序解決問題。
(3)數據結構
l 算法與數據結構的關系,數據結構的基本思想方法。
l 線性表、棧、隊列、二叉樹、圖的基本概念,樹、圖的遍歷。
3.多媒體技術應用
(1)多媒體技術與社會生活
l 多媒體技術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l 常見多媒體信息(如聲音、圖形、圖像、動畫、視頻)的類型、格式及其存儲、呈現和傳遞的基本特征與基本方法。
l 圖像、聲音和視頻的壓縮原理與技術。
(2)多媒體信息采集與加工
l 選擇適當的工具,采集聲音、圖像、動畫、視頻等信息。
l 常用聲音、視頻處理軟件的使用方法。
l 使用Photoshop、Flash軟件加工圖像、動畫信息。
l 多媒體作品的規劃、設計、制作方法。
l 對多媒體作品進行評價。
4.硬件維護
(1)計算機的基本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相關的軟硬件知識。
(2)熟悉各種常用的操作系統;安裝、使用、備份與還原操作系統。
(3)磁盤分區,修改注冊表,設置CMOS等操作。
(4)病毒、惡意插件的防范與處理的基本方法。
(5)常用辦公設備,如打印機、掃描儀、音響、數碼照相機、攝像機等設備的性能,安裝、調試設備。
5.網絡管理
(1)因特網服務的基本類型、特點與應用領域。
(2)計算機網絡的分類、工作原理和特點。
(3)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及應用。
(4)IP地址的格式與分類,配置IP地址。
(5)網絡服務器的主要作用與基本原理,資源共享的相關設置。
(6)交換機、路由器等網絡設備的功能,會構建小型局域網,網絡故障的診斷與排查。
(6)智慧課堂、智慧校園。
6.STEAM教育和創客教育
(1)了解STEAM教育和創客教育,知道其實施方法與步驟。
(2)3D打印、Arduino和Micro bit智能設計、智能機器人制作、移動APP編程。
(二)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其應用
1.課程與教學基礎知識
(1)信息技術課程的課程性質、基本理念、設計思路和課程目標,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的特點和教學原則。
(2)課程結構、內容標準和要求。
(3)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信息社會責任)。
(4)信息技術教學原則、教學策略。
(5)信息技術教學的特點、規律及一般過程,信息技術教學的基本方法。
(6)信息技術教學評價的方式、功能與策略。
2.課堂教學能力
(1)根據課程要求、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
(2)根據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難點,選擇適當的教學媒體和教學策略。
(3)根據教學目標要求,合理安排教學流程,開展相應教學活動(如導入、提問、活動、評價等)。
(4)撰寫規范、合理,適合教學實際的教學設計。
(5)引導選用常見的數字化資源與工具,有效地管理學習過程與學習資源,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形成創新作品。
(5)信息技術教學評價的知識和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合理、有效評價。
(6)整合、制作、應用與學科相關的教學資源以優化學習環境,如使用與制作交互式課件、微課等。
四、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考試形式:閉卷、筆試。
2.考試時間: 150分鐘,試卷分值120分。
3.主要題型: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分析題。
4.內容比例:學科專業知識約占70%,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應用約占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