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情分析
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是歷史學科教師招聘筆試考試的常見知識點,具體來說主要分為先秦、秦漢、隋唐、宋元以及明清時期的商業發展情況,而其中的隋唐到宋元時期商業發展的表現則考查較多??傮w來說,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內容比較瑣碎,大家備考過程中容易遺漏知識點。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多以單項選擇題和材料分析題的形式出現,綜合性較強,故將此部分內容整理如下,以供大家備考。
二、知識呈現
(一)先秦時期的商業
1.商業活動
商朝人以善于經商著稱,因此后世稱從事商業活動的人為“商人”。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商業呈現繁榮的景象,西周時期官府控制商業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現了許多商品市場和大商人,其中比較著名的有范蠡、呂不韋等。戰國時期,有的城市還出現了商業區,稱作“市井”。
2.商業政策
商周時期,國家對商業采取鼓勵的政策,支持商業的發展。
到了戰國時期,秦國商鞅變法時首倡“重農抑商”,將商業視為“末業”,限制商人的經營范圍,并重征商稅。
(二)秦漢時期的商業
1.商業城市
西漢的都城長安和東漢的都城洛陽,規模宏大,是當時世界上少有的大城市。長安城內街道寬闊筆直,有較為完善的排水溝、下水道。除長安以外,洛陽、臨淄、邯鄲、宛、成都等都是著名城市。
漢朝城市中有專門的商業區——“市”。
2.流通貨幣
秦始皇統一貨幣,將圓形方孔錢(也叫秦半兩)作為統一流通貨幣。
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初鑄五銖錢,五銖是中國歷史上數量最多、流通時間最久的錢幣。
3.商業政策
漢初對商人采取了抑制政策,呂后、惠帝以后,禁令逐漸解消,商人往來各地,經營范圍很廣。
漢武帝實行貨幣官鑄、鹽鐵酒專賣、官營販運、物價管理,向工商業者加重征稅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賈的勢力。
(三)隋唐時期的商業
1.流通貨幣
隋朝時仍鑄五銖錢。
唐高祖下令“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從此,開元通寶成為唐朝通用的貨幣。唐以后歷代的貨幣,都以它為范式。
2.商業市場
隋唐的市場較前代發達。城市里有固定的交易場所——市,政府設置官員管理物價、稅收等。
唐朝時期的市中有邸店和柜坊。邸店兼營旅店、貨棧和交易場所,柜坊專營貨幣的存放和借貸,是我國最早的銀行雛形。
唐憲宗年間出現“飛錢”。當時商人外出經商帶上大量銅錢有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開具一張憑證,上面記載著地方和錢幣的數目,之后持憑證去異地提款購貨。此憑證即“飛錢”。
隋唐時期的店鋪不能任意擴大鋪面、攤位。市的買賣時間有限定,到了唐朝后期,一些繁華的大城市里有了夜市。在廣大農村,包括偏遠地區,都有定期舉行的草市。
(四)宋元時期的商業
1.市的發展
北宋時大城市的商業活動已突破坊和市的界限,營業時間也不受控制。東京城內有許多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叫做“瓦子”。瓦子中圈出許多專供演出的圈子,稱為“勾欄”。
當時商業都市很多,最大的是開封和杭州。杭州改為都城臨安后,繁榮程度遠遠超過開封。元朝的都市,以大都、杭州和泉州最為著名。
2.流通貨幣
北宋時,四川地區出現了一種用紙幣印刷的鐵錢代用券,叫做“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南宋時紙幣發展成和銅錢并行的貨幣。
元中統元年,忽必烈印造發行中統元寶鈔,簡稱中統鈔。元朝前期,紙幣頗有信用,通行全國各地。統一穩定的紙幣的流通促進了商業的繁榮。但是元朝后期,由于鈔本逐漸空虛,政府濫發鈔幣,鈔法日益破壞。
(五)明清時期的商業
1.商業發展
城鎮商業呈現繁榮的景象,大量農副產品開始進入市場,成為了商品。區域間的長途販運貿易發展較快,貨幣的作用增強。
商業市鎮發展,出現漢口鎮、佛山鎮、景德鎮、朱仙鎮等四大商業名鎮。漢口水運便利,有“九省通衢”之稱;河南的朱仙鎮是北方的商業貿易重地和水陸交通要沖,在康熙年間盛極一時;佛山鎮位處廣東,民間工藝歷史悠久,手工業和商業發達;江西的景德鎮制瓷業發達,貿易繁榮。
2.地域組織
隨著商業的繁榮,商人的情況發生了新變化,明清時期出現了地域性的商人群體,叫做“商幫”,其中,人數最多、實力最強的是徽商和晉商。
明代商品經濟發達,科舉制度興盛,人口流動頻繁,到明中期時,會館制度已經形成。據考證最早的會館是安徽蕪湖人在北京設立的蕪湖會館。明清兩代是中國會館的全盛時期。
三、知識鞏固
1.據北宋孟元志《東京夢華錄》記載:東去大街,以南東西兩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每一交易,動即千萬,駭人聞見。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北宋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城市繁榮 B.南宋時期在城市里已經出現夜市
C.政府徹底放棄了重農抑商的政策 D.宋代中國已經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2.哪一時期的商業突破了坊市制度的限制,使商業經營不受時間、空間的制約?( )
A.隋唐 B.五代十國 C.兩宋 D.明清
3.古代中國的商業發展與王朝的政策相關,有人形容中國古代商業就像一個帶著枷鎖、腳鐐并被捆綁起來的舞者。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末作奇巧(指商業、手工業)禁則民無所游食,民無所游食則必農,民事農則田墾,田墾則粟多,粟多則國富。國富者兵強,兵強者戰勝,戰勝者地廣?!駷槟┳髌媲烧?,一日作而五日食。農夫終歲之作,不足以自食也。舍本事而事末作,則田荒而國貧矣。
——管仲《管子·治國》
材料二 (至元)二十一年(1285)年,設市舶都轉運司于杭、泉二州,官自具船、給本,選人入蕃,貿易諸貨。其所獲之息,以十分為率,官取其七,所易人得其三。凡權勢之家,皆不得用己錢入蕃為賈,犯者罪之,仍籍其家產之半。其諸蕃客旅就官船賣買者,依例抽之。
——《元史·食貨志》
材料三 寇與商同是人,市通則寇轉為商,市禁則商轉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嚴而寇愈盛。片板不許下海,艨艟巨艦反蔽江而來;寸貨不許入番,子女玉帛恒滿載而去……于是海濱人人皆賊,有誅之不可勝誅者。
——(明)謝杰《虔臺倭纂》
(1)材料一體現管仲的經濟主張是什么?據材料分析其理由。
(2)據材料二概括元朝政府在商貿領域采取的措施。并指出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3)據材料三分析明政府推行此措施的目的及實際影響。
(4)綜合上述材料,談談古代中國的商業發展與王朝的政策之間的關系。
-參考答案-
1.【答案】A。解析:材料中“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交易動即千萬”等關鍵信息表明北宋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城市的繁榮,因此A選項正確。B選項說法正確但和題意無關;CD選項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故本題選A項。
2.【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隋唐時期坊市分離,市的買賣時間有限定,到了唐朝后期,一些繁華的大城市里有了夜市。北宋時大城市的商業活動才突破坊和市的界限,營業時間也不受控制。C選項正確,故本題選C項。
3.【參考答案】
(1)主張:重農抑商。
理由:穩定社會秩序,實現富國強兵。
(2)措施:設市舶都轉運司,官府壟斷對外貿易,嚴禁私人從事。
目的:增加政府財政收入。
(3)目的:維護沿海地區的穩定。
影響:走私貿易猖獗,寇患加劇。
(4)關系:中國古代商業在封建王朝政策的壓制下艱難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