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行組織者教學技術常用于( )。
A.發現學習
B.接受學習
C.個性化學習
D.掌握學習
2.“殺雞儆猴”的教育效應最容易被解釋的現代心理學理論是( )。
A.強化原理
B.認知失調說
C.從眾說
D.觀察學習說
3.他人受到表揚后自己會增加產生同樣行為傾向的強化屬于( )。
A.直接強化
B.自我強化
C.替代強化
D.都不對
4.小明干擾其他同學做實驗,于是老師不讓小明參加本次試驗。這種行為屬于( )。
A.懲罰
B.正強化
C.負強化
D.消退
5.奧蘇伯爾認為,影響接受學習的關鍵是認知結構中適當起固定作用的觀念的可利用性,為此,他提出( )教學策略。
A.先行組織者
B.驗證假說
C.意義學習
D.程序教學
6.( )指教材被分成若干小步子,學生可自定學習步調,讓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積極反應,并給予及時強化和反饋,使錯誤率最低。
A.程序教學
B.組織教學
C.個別化教學
D.指導教學
7.小斌的媽媽為了激勵小斌學習,答應小斌,只要他期末考試的成績進入班級的前10名,就帶他去旅游。小斌為了去旅游而努力學習,這種學習動機屬于( )。
A.內部動機
B.外部動機
C.高尚動機
D.從屬動機
8.關關在班上的成績排名靠后,她為了改變自己在班上的排名而努力學習。根據奧蘇貝爾關于學校情境中的成就動機理論,關關的學習動機屬于( )。
A.附屬內驅力
B.欲望內驅力
C.認知內驅力
D.自我提高內驅力
9.由于個體的內在需要引起的動機稱作( )。
A.外部動機
B.需要動機
C.內部動機
D.隱蔽性動機
10.行為塑造和行為矯正的原理和依據是( )。
A.操作性條件作用
B.經典條件作用
C.精神分析理論
D.認知理論
1.【答案】B。解析:先行組織者是由奧蘇貝爾提出來的。奧蘇貝爾主張接受學習。
2.【答案】D。解析:殺雞儆猴為常用成語,本意是殺雞給猴子看,比喻用懲罰某個個體的辦法來警告別的人。所謂觀察學習正是通過對他人及其強化性結果的觀察,一個人獲得某些新的反應,或者矯正原有的行為反應。
3.【答案】C。解析: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把強化分為三類:直接強化,觀察者因表現出觀察行為而受到強化;自我強化,人能觀察自己的行為,并根據自己的標準進行判斷,由此強化或處罰自己;替代強化,觀察者因看到榜樣的行為被強化而受到強化。
4.【答案】A。解析:強化的目的是使目標行為概率的增加,正強化強調個體在作出某種反應后,給以愉快刺激,從而使同類行為以后在類似情境中發生的概率增加;負強化強調消除某種厭惡刺激,從而使同類行為以后在類似情境中發生的概率增加。懲罰和消退都強調目標行為的概率的減少。懲罰強調呈現厭惡刺激或撤銷愉快刺激,而使目的行為的概率減少。
5.【答案】A。解析:所謂先行組織者,是先于學習任務本身呈現的一種引導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水平要高于學習任務,并且與認知結構中原有的觀念和新的學習任務相關聯。其目的是為新任務提供觀念上的固著點,增加新舊知識之間的可辨別性,促進學習的遷移。所以此題選A。
6.【答案】A。解析:程序教學是一種個別化的教學方式,根據對學習過程的設想,把教材分解成許多小項目,按一定順序加以排列,對每個項目提出問題,通過教學機器或者程序材料呈現,要求學生做出選擇反應,然后給予正確答案以便核對,它讓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積極反應,給予強化和反饋,使錯誤率最低。所以選擇A。
7.【答案】B。解析:外部動機往往是因為外部誘因引起的,題目中,小斌的媽媽答應小斌成績進入前10名就帶他去旅游,所以小斌才努力學習,體現的是外部動機。
8.【答案】D。解析:奧蘇貝爾認為,學校情境中的成就動機包括三方面的內驅力: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內驅力和附屬內驅力。認知內驅力是指一種學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識以及系統地闡述問題并解決問題的傾向。自我提高內驅力是個體要求憑自己勝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贏得相應地位的愿望。附屬內驅力是學生為了保持家長和教師等的贊許或認可而努力學習的一種需要。它是一種外部的動機。題干中關關為了改變排名而努力學習,是為了提高自己在班級的地位,故本題答案為D。
9.【答案】C。解析:根據動機產生過程中需要和誘因作用的權重不同,可以把動機分為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由于個體的內在需要引起的動機稱作內部動機。
10.【答案】A。解析:行為矯正主要是利用操作性條件反射做系統性的努力來改變或者形成習得的行為習慣,斯金納描述了反應性條件反射和操作性條件反射的區別,操作性條件反射是指行為的結果控制該行為在未來的出現,斯金納的工作構筑了行為矯正學的基礎。行為塑造就是系統地、及時地對兒童所表現出的那些接近目標行為的一系列相似行為進行強化,從而使兒童最終建立起目標行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