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師大教科文 2020-04-08
教師考編專業知識之音樂學科知識點講解
《聲無哀樂論》是魏末著名的文學家、音樂家嵇康所著的一本音樂美學著作,其基本觀點即是:音樂不能表達人的喜怒哀樂的情感。他認為音樂是客觀的實體,哀樂是情感的表現,兩者沒有直接的聯系,從而否定了音樂能表現人的哀樂情感,不承認音樂有一定的思想內容?!堵暉o哀樂論》涉及音樂美學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如音樂的本質、音樂的功能、音樂的審美感受等,它與西方19世紀著名音樂家愛德華·漢斯立克的音樂美學代表性論著《論音樂的美》有不少論點十分相似,這是我國在一千七百年前提出的帶有自律論色彩的音樂美學論著。所以《聲無哀樂論》至今仍不失為我國古代一部重要的音樂論著,它以其獨特的表達方式而獨樹一幟。
元雜劇
元雜劇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有關漢卿(《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馬致遠(《漢宮秋》)、鄭光祖(《倩女離魂》)、白樸(《墻頭馬上》《梧桐雨》),被稱為“元曲四大家”。王實甫(《西廂記》)和喬吉甫(《兩世姻緣》)也占有重要地位,常與關、馬、鄭、白并稱“元曲六大家”。
《長恨歌》
1932年創作的清唱劇《長恨歌》,韋瀚章作詞。共十個樂章,黃自生前完成了七個樂章,分別為第一樂章《仙樂風飄處處聞》(混聲合唱)、第二樂章《七月七日長生殿》(女聲合唱)、第三樂章《漁陽鼙鼓動地來》(男聲合唱)、第四樂章《驚破霓裳羽衣舞》(未完成)、第五樂章《六軍不發無奈何》(男聲合唱)、第六樂章《宛轉蛾眉馬前死》(女高音獨唱)、第七樂章《夜雨聞鈴腸斷聲》(未完成)、第八樂章《山在虛無縹緲間》(女聲合唱)、第九樂章《西宮南內多秋草》(未完成)、第十樂章《此恨綿綿無絕期》(混聲合唱及男中音獨唱)。
《黃河大合唱》
冼星海在這部作品里,以黃河為背景,熱情歌頌了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戰斗意志,歌頌了具有悠久歷史的偉大的祖國,描述了在抗日戰爭前后黃河兩岸人民生活的巨大變化,痛訴了敵人的殘暴和人民所遭受的深重災難,最后又以驚人的筆墨勾畫出一幅幅人民群眾紛紛起來保衛祖國、反抗敵人的壯麗情景?!饵S河大合唱》分為序曲和八個樂章。分別為:第一樂章《黃河船夫曲》(混聲合唱)、第二樂章《黃河頌》(男中音獨唱)、第三樂章《黃河之水天上來》(配樂詩朗誦)、第四樂章《黃水謠》(女聲合唱、混聲合唱)、第五樂章《河邊對口曲》(男聲對唱、重唱、混聲合唱)、第六樂章《黃河怨》(女高音獨唱)、第七樂章《保衛黃河》(齊唱、輪唱)、第八樂章《怒吼吧,黃河》(混聲合唱)。